来源:海报新闻
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长征五号遥四运载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任务,火箭起飞瞬间。
满天星河,神秘莫测。探索浩瀚太空,是全人类的伟大梦想,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我国璀璨辉煌的航天事业背后,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庞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沉稳专注,年轻有为,充满朝气和希望,既是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
他们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代表着无限光明的未来。
“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鲍硕:“各号注意,我是北京!”
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成功的那一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欢呼声中,一位女调度仍然保持稳定的语速,准确地发出一条条指令。她叫鲍硕,出生于1992年,是一名标准的90后。
去年9月2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在那次任务中担任总调度的鲍硕,也成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组建40年来的第一位女调度。测控任务中,鲍硕主要负责下达口令和组织指挥以及各种实际情况的处理。一次轨道控制,上百句调度用语,她都熟练背诵。谈起“天问一号”与自己的关系,她表示“就像心头肉一样”。
作为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首位女调度,在执行“嫦娥五号”任务期间,鲍硕曾连续20多个小时没有吃饭和休息,以“北京”为代号,密集发出上千条沉着有力的指令。“我是北京”这四个字对来她说是莫大的认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名调度就像一台高性能的处理器,不仅要收集大量信息,还要快速分辨轻重缓急,一点迟疑都有可能影响航天器的安全。”
为了保持体能,她曾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晨跑,长达一年;为了改变自己的“娃娃音”,她一下班就在宿舍偷偷练习,直到能够瞬间变声,铿锵有力地发出指令。 “一进飞控大厅,她就变了个人,成了钢铁侠,可以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也不休息。”这是同事们对鲍硕的一致评价。“这个岗位上40年来都没有过女生,我一定要开个好头。”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90后小伙于新辰:为航天理想坚守深山10年终成火箭专家
于新辰,1991年出生,安徽涡阳人,现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师、西昌发射场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工作以来,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包括“嫦娥三号”“风云四号”“北斗三号”等重大任务在内的航天发射任务共计81次,成功发射110多颗卫星,多次排除影响发射成败的重大故障。
“当时毕业也有别的选择,包括一些在大城市里的科研所。”2011年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与航天工程专业毕业后,于新辰为了心中的航天理想,毅然放弃了读研机会,选择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一线工作,一待就是10年。
从电梯操作员做起,工作简单且枯燥,但于新辰仍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2012年5月他被安排到火箭常规动力系统,成为一名普通的岗位操作手。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工作,他完全胜任了该岗位,并开始担任该系统箭上专业负责人。由于西昌发射场高密度任务的需求,他又再次被分配到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担任操作手。低温动力系统涉及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的加注工作,低温推进剂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测试流程复杂繁琐,发射之前要连续精神高度集中、高强度工作8个小时以上,他在这个系统一待就是数年,还练就出“听声检漏”的本领,多次排除故障。为练好气密性检查的基本功,于新辰经常对照图纸反复核对每一个接头状态,以至于后来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接头的位置和细节,被同事们称为“活图纸”。
2018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看望驻四川部队某基地官兵时,接见了航天科技人员,其中就有于新辰。“在得知我从清华毕业后一直在发射场工作时,习主席说:‘这么年轻就担任了骨干,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于新辰回忆说,习主席的话很温暖,让他备受鼓舞。
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交通不便,于新辰一般一年才能回家一次。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最年轻的分系统指挥,谈及未来,于新辰的目标是成为发射场的“01指挥”,“‘01’相当于发射场的指挥中枢,是指挥中心的大管家,能担任这个岗位,一方面是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一份荣誉。”
“火箭少女”周承钰:文昌航天发射场首位女指挥
2020年11月24日,随着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托举着嫦娥五号探测器一飞冲天,发射现场的一位95后女指挥员“火了”。有网友留言赞美:她是真正的“火箭少女”!
周承钰,出生于1996年,是土生土长的贵州土家族姑娘。年龄不大,个头不高,能力却不小。被同事们称为“大姐”的她,是嫦娥五号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也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指挥员。“大姐”能吃苦,也肯吃苦,在工作中,她更是以能啃硬骨头著称,令同事们刮目相看。
到单位的两年半时间里,她一共参加了5次测发任务,由于任务需要,她多次换岗。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差别巨大,这对一个测发经验并不算太多的小女生而言充满了挑战。可是每次换岗,周承钰都能用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尽快适应下来,并圆满完成组织交待的各项任务。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周承钰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多级钢铁台阶,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直立行走,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的上去,堪比“天梯”。正常人就是单单跑这么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可她有时候一天得来回四趟。而15层的工作环境,更是让所有人都胆颤--不足8平米的测试间里,设置了两个配气台、4个转接盒以及上百根电缆和供气管路。工作期间,这个地方只能容纳3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充满了高压气体流动的嘈杂声,更要命的是没有空调。没有抱怨过一次,更没有迟到过一次,周承钰在这里整整干了60天,成功把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这个“边远”岗位打造成了“党员先锋岗”,并顺利完成了长征五号火箭的复飞之战。
嫦娥五号任务,更是周承钰第一次作为指挥员执行“国字号”发射任务。她担任指挥的连接器系统,是发射场两大系统--动力系统和加注系统的纽带和“命门”,作用非常关键。连接器系统具有工作原理复杂,设备分布广、协调接口多等特点,而且由于中国大型低温连接器正在技术积累阶段,经常发生各种问题,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雷”,作为指挥员,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作为团队里唯一一个女性,周承钰做到了:身先士卒进行液氮调试、用口令熟练地调度30多个男同事开展各项工作,最终使连接器系统适应了本次任务以来的多次计划调整,圆满完成了各项测试任务。
冲得上,拉得出,打得赢!鲍硕、于新辰、周承钰用实际行动证明,新一代中国航天人如今已经可以担当重任。
后浪奔涌,未来可期,航天青年正演绎着无限精彩!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旋 综合自人民日报、钱江晚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央视新闻、海报新闻等 )
责编:杨 凯
审核:丁厚勤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